完了,这国产良心,也扑了 -

来源:人气:912更新:2025-07-18 18:20:11

大家好,我是香玉,现已正式加入暑期档测评计划的豪华评审团队。今日聚焦《聊斋:兰若寺》,这部作品在上映初期便引发热议。回溯两年前三部曲《长安三万里》以豆瓣8.3分的成绩斩获超18亿票房,成为国产动画的里程碑。而追光动画的「新文化」系列第二部在蛰伏两年后终于面世,由原班团队打造,引发广泛关注。不少观众将其与《哪吒之魔童降世上》相提并论,期待其成为国产动画的良心之作。然而,影片上映仅三天便遭遇口碑滑坡,豆瓣评分陷入低迷,负面评价层出不穷,令人颇感意外。

香玉这次又提前购票,没想到《聊斋:兰若寺》的观影体验却令我感到极度不适,甚至在影院中痛苦抱头。追光,你这次欠我的账究竟要用什么来偿还?

提前购票时以为能欣赏到一部传统故事长片,谁知开场后才发现这是一部由多个独立故事串联而成的动画合集。影片通过六个跨越不同时代的篇章展开,每个故事都呈现出独特的画风与叙事风格,却始终以兰若寺为核心意象贯穿始终。这种结构化的叙事方式,恰似一部聊斋风格的《我和我的兰若寺》,将鬼怪传说与现实情感巧妙交织。

之所以称这些故事为难看,是因为它们各自呈现出独特的缺陷,值得我们逐一剖析。接下来,我们将按照顺序探讨每个故事的不足之处。故事一:《井下故事》

个人评分:0.5颗星(满分5颗星)这个故事如同贯穿始终的隐喻,主人公蒲松龄因暴雨与山贼追击被迫躲入始建于千年前的兰若寺。夜半诡异声响中,他被无形之力拽入枯井,目睹两只妖精在井中展开故事对决,逼迫蒲松龄担任临时裁判。看似荒诞的场景中暗藏温情,妖精们讲述故事时竟配备了全息投影水幕。蒲松龄边观边思,最终必须即时撰写影评,否则将面临成为故事结局的命运。笑到打嗝又感同身受,仿佛看见自己被强求加班的狼狈模样。

显然,接下来两个妖精所讲述的故事构成了影片的核心内容。在这过程中,蒲松龄数次遭遇生命威胁,因为这些故事的评价褒贬不一。

《崂山道士》讲述一青年入山修道,得遇隐士授艺。初学时,道士令其驱鼠,青年以法术速成,然道士指出其急功近利之过。法术失控之际,鼠群化作山中精怪,青年遭反噬受困。道士以仙术解围,告诫其需修心养性方能窥见大道真谛,青年方悟谦逊之理。

该电影个人评分仅1星(满分5星)。尽管制作团队宣称影片为全年龄向作品,且故事应呈现渐进式深度,但实际呈现却存在明显割裂。前两篇章偏向低幼向内容,后三段骤然转向鬼片惊悚类型,这种结构缺乏层次递进感,更似国内电影市场缺失分级体系的缩影。儿童在欢笑中被惊吓,成人观众则在观至半程时才开始认真观看,最终抱怨若仅有半部成人向内容,为何成人票价不减半。

《崂山道士》的故事堪称小学课文级别的经典。一位放弃科举追求长生的书生,终得崂山道士传授穿墙术。下山前,师父叮嘱切莫滥用法术,但他早已忘在脑后。面对乡亲们时,竟强行施展法术炫耀,结果撞得头破血流。故事至此戛然而止,除了圆滚柔软的毛毡动画效果,再无其他精彩之处。连坐在一旁的小孩都抬起手腕查看时间,连哈欠都懒得打。

《莲花公主》讲述了在古老湖畔,一位被水神眷顾的少女因触犯天规,被诅咒化作莲花永生。每当月圆之夜,她便在湖面绽放,却无法真正触碰人间。直到一位善良的渔夫在风暴中救下她的一朵花瓣,两人因命运结缘。渔夫用百年光阴守护湖中莲花,终于在某个清晨,公主以原形重现,二人携手打破桎梏,重获凡人之躯的故事。

自古有庄周梦蝶之典,今朝添窦旭梦蜂之奇。小画童窦旭于庭院中偶遇一只坠落的蜜蜂,伸手救下这只被露水打湿翅膀的小生命。闭目沉睡之际,竟被带入神秘的蜜蜂王国,与蜂族小公主莲花结伴同行。在梦境与现实交织的奇幻旅程中,他们共同解救遭受大黑蛇侵袭的蜂巢,守护着这片充满诗意的蜂群栖息地。

花朝节的市集场景绚丽多彩,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。然而,这部强调童趣与勇气的作品却存在不协调的审视感。影片中,窦旭凝视莲花的细节与绘制莲花的过程,展现出超越其年龄的成熟感。这种表现方式更像成年人对初恋的想象,而非孩童的真实体验。

与《崖上的波妞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《莲花公主》中某些情节的处理方式更容易引发观众的不适。当《崖上的波妞》里「波妞喜欢宗介」这样真挚的告白让成年人潸然泪下时,《莲花公主》却因过于直白的情节设计,令观众时常忍不住想要高声呼喊:快把两个孩子拉开!

故事3:《聂小倩》讲述了书生宁采臣与女鬼聂小倩之间的凄美爱情。宁采臣在夜间借宿兰若寺,偶遇聂小倩,被其美貌与气质所吸引。然而聂小倩实为女鬼,因被恶道士封印在古庙中而无法获得解脱。宁采臣以真诚之心打动聂小倩,帮助她击退邪祟,最终促成这段跨越生死的爱情。故事中蕴含着对善恶的思考,以及人与鬼之间的情感纠葛,展现了浓厚的志怪小说色彩。

个人评分:2星。故事主线与大众熟知版本差异有限,核心仍围绕宁采臣与小倩的邂逅展开。创新之处在于将故事背景迁移至民国时期,赋予宁采臣全新的身份——一位怀抱救国理想、立志学医的先进青年。在充满动荡与神秘的兰若坊酒店,他与女鬼小倩因共同遭遇连环离奇死亡事件而产生交集,两人在破解谜团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超越时代的羁绊。

燕赤霞的实力堪称逆天,既能腾空跃起挥剑斩妖,又可持枪怒射姥姥。说实话,他开枪的瞬间让我小脑都开始发抖了,脑海中只剩下这张震撼的表情包:

转机出现,姥姥在千钧一发之际成功脱险。这印证了恶势力难以根除的现实,毕竟在动荡年代,妖邪并起、暗流涌动。而正是这种背景下,这对真挚的情侣对未来的憧憬,却成为最宝贵的希望。

寓意虽佳却未充分展开,故事内核与时代背景存在明显割裂。宁采臣本应以救国志士的形象推动剧情,却在关键时刻仅表现为与小倩逃离姥姥掌控的普通情节,更令人意外的是后续发展为恋爱婚姻的俗套结局。相较其他版本,此改编虽实现了唯一圆满收尾,却将原本深刻探讨的礼教压迫与反抗主题弱化为模糊的宏大叙事。人物形象沦为情节推进的工具,导致故事整体陷入荒诞可笑的境地。或许正是因剧情水准欠佳,本该契合"倩女幽魂"主题的核心叙事,在多个预告片中反而被边缘化,难以展现其应有的戏剧张力。

故事4:《画皮》

在香玉众多喜爱的故事中,《画皮》堪称其最爱之作。正如幕后团队所言,该片的美学呈现达到极致的高度。影片以明末古画为基调,营造出清雅脱俗的视觉氛围,人物发丝飘逸灵动,宛如云烟缭绕,这种画面风格对视觉体验极具吸引力。

故事的重构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观察视角,着重刻画了妻子作为旁观者的心理状态。她亲眼目睹了那名女鬼将丈夫残忍杀害的全过程,最终目送她魂飞魄散。而丈夫临终前的痛苦挣扎与断断续续的呓语,更让这位同为女性的配偶陷入沉默。当血色浸透衣襟,那些破碎的呼喊在夜色中回荡,她只能在沉默中承受这一切,而那句"我只是想要,有个家"则如利刃般刺入她的内心。

在婚姻的桎梏中,妻子被迫吞下令人作呕的泥丸。归家后呕吐在丈夫衣襟,却将他变成了被女鬼剜去心肝的惨状。可当丈夫苏醒,竟褪去平日的倨傲,以三跪九叩之礼许诺今后善待妻儿。妻子呆滞地蜷坐在地,轻声吐出两个字——是讥讽那苦药,是痛斥这婚姻,还是在诉说一切的绝望?「恶心」。

《画皮》巧妙融合志怪元素与当代性别、婚姻议题,成为影片最具突破性的亮点之一。然而,影片在营造紧张与刺激交织的氛围时,大胆的视觉呈现与情节设计的反复摇摆,使得部分观众对叙事逻辑产生困惑。这让香玉不禁担忧地瞥向邻座那位年轻男士,却见对方早已沉沉睡去。

《鲁公女》传说明朝时期,鲁国公府的千金因家族变故被迫女扮男装进入军中。她凭借过人的才智与胆识,历经重重考验最终赢得军职,却在功成名就之际遭遇身份暴露的危机。面对权臣的阴谋与世俗的偏见,这位奇女子以机智化解困局,用智慧守护家族尊严,谱写了一曲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。

在2星的评分体系中,《鲁公女》被置于末尾自有其深意。一方面,该片作为蒲松龄借妖精视角讲述的展示才华的杰作,暗含对前作故事的审美评判;另一方面,相较于其他篇章,这一故事在叙事完整性与细节打磨上更为突出。书生张于旦因鲁小姐的仗义相助而动情,却在她猝然离世后陷入困境。虽魂魄未散,仍需完成九次救赎方能转世重生,张生毅然承担起这份宿命般的使命。

两人情愫渐浓,却难逃命运捉弄,须臾便将面临永别。幸而鲁小姐轮回转世后仍存一丝前世记忆,静候张于旦十六载光阴赴约重逢。历经岁月流转、生死轮回的磨砺,终得圆满相守。

《情定胜天》这一经典爱情故事虽曾在文学史上引发共鸣,但随着《画皮》等现代作品的流行,其叙事模式已显过时。受限于篇幅,故事更侧重情节的戏剧性发展,从而催生出一种刻意煽情的狗血感。影视改编过程中,亦难以彻底摆脱传统爱情观的桎梏。例如影片中男女主角的这段对话尤为尴尬:"-十六年后你一定要来娶我!就算我不记得你了!你不顾我的反对,强娶也要把我娶回家知道吗!-我就算强娶,也把你娶回来了!"这种强行制造的戏剧冲突令人难以忍受,仿佛在用夸张的情节消解爱情本身的真诚,不禁让人感慨:若没有明确的条件支撑,这般爱情或许该尽早画上休止符。

从整体来看,这些故事的排列让观众不禁产生一个疑问:完全没有明确的核心主题。尽管创作团队确实从《聊斋志异》的各个篇章中选取素材,目的是展现原作的多维面貌和深刻内涵。然而,对于观众来说,这种做法更像是聆听一连串的故事片段,而非一部具有连贯叙事的完整影片。

作品的核心在于内在主题的高度统一。以2007年推出的《聊斋奇女子》为例,该系列通过女性主角的叙事脉络连缀成篇,其中《连城》《侠女》《辛十四娘》《宦娘》等篇章均塑造了性格迥异的大美人形象,她们或刚烈或柔情,皆具完整的情感成长轨迹与精神觉醒历程,更展现出不屈服于命运的抗争意志。多年后,香玉对这些作品的深刻印象依然清晰。相比之下,《聊斋:兰若寺》作为影视改编作品,其呈现方式更接近文学原著的解说性影像作品,缺乏独立的叙事魅力。

坦白说,香玉对追光仍存有包容空间。从《白蛇:缘起》到新神榜、新文化系列,创作团队始终致力于讲述中国故事并努力赋予传统叙事新的生命力。然而正是这份坚持,使得其作品在本质上仍显不足。相较于过往的创作,仍显陈旧;与观众的审美期待相比则稍显迟缓。因此,真正的革新之路仍充满挑战。

全文完。

Copyright © 2023 www.jdw8.com